在中华文化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白酒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文化符号。不只因为它承载着民族图腾情洁,更得益于它对华夏自古生活方式的演绎,和对炎黄子孙精神理想的寄托。
一杯白酒所蕴含的文化,是养育炎黄子孙的粮食精粹,是升腾万里的古今情怀。
现在,不妨倒一杯玉壶台,细品中国白酒里的7种文化。
01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
酱香型白酒,是白酒中最能代表不凡价值的香型,茅台、玉壶台、国台、钓鱼台等皆可称为酒中贵胄。
酱香酒酿造的故事从生长在贵州仁怀的红缨子糯高粱和中原地区的冬小麦开始,它伴随着这片土地从蛮荒到文明,绵延至今。
《本草纲目》曾书: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蜀黍其实就是高粱的古称,从非洲起源,在中国的土地上升华,如今已在中国农耕史册上熠熠生辉5000多年。
虽然高粱口感偏涩,质感粗糙,但产量高、好存放,始终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
小麦则与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一同开疆拓土,商周时期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
如今,酱酒圣地贵州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而高粱与小麦,更以美酒这种巧妙的方式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
02历久弥新的储存文化
都说酒是陈的香,这种特质在酱香型白酒中得到充分展现。生产周期长达一年的酱香型白酒,仍不能马上灌装上市,而是需要在专业的储存环境中陈放三年以上,借助时间的积淀,挥发有害成分,形成生香物质,进而进行勾调。
陈藏酱香型白酒必须采用陶坛,因为陶坛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使空气中的氧气得以进入坛内,与酒形成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和还原反应速度,有效排除醛类和硫化物等物质,减少辛辣味道,增添酒的芳香。在陶坛中进行的陈酿过程有助于有效挥发总甲醇等有害物质,使酒体变得醇和。
空气与酒在陶坛中相互融合,创造出陈年老酒的独特香气。经过三年以上的陈藏,酱香型白酒才能进入勾调阶段。在酱酒的勾调过程中,
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使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进行勾调,绝不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
时间赋予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也赋予了白酒无尽的魅力。
03匠心传承的酿造文化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制曲选用中原冬小麦作为原料,“下沙”则要用仁怀当地的红缨子糯高粱。
以玉壶台为例,以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经过纯粮发酵和自然酿造而成。红缨子高粱作为玉壶台的原料,虽然产量低、价格高,但对于酱香型白酒的多次蒸煮和翻烤工艺非常有利。自然界的馈赠不仅仅是提供优质农作物,茅台镇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也是酱酒酿造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酱香型白酒的最重要酿造法则可以总结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系列严格的工艺步骤,确保了酱香白酒独特的风味。
04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
地域在影响白酒品质的众多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玉壶台酒为例,其产地位于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是中国酱酒最神圣的核心区域。其炎热潮湿的小气候环境适宜于酿酒,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独特的地理地貌、优良的水质、特殊的土壤及亚热带气候是茅台酒酿造的天然温床,一个天然的大酒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杰作。
关于酱香酒产区的争议,在茅台集团不断的尝试中早有定论:离开茅台镇酿不出飞天茅台,离开茅台镇酿不出优质酱酒。
05内涵沉厚的养生文化
根据中医理论,舌尖对应心肺经络,舌中代表脾胃经络,舌根关联肾经络,而左右两侧则与肝胆经络相关。酱酒芳香能够唤醒脾气,提神醒脑;其甘甜的味道有助于保护脾脏和促进胃部健康;酸味则有助于保护肝脏,促进其功能;苦味则对心脏和神经系统具有滋养作用。
此外,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喝酱酒后口不会感到干燥。根据中医理论,舌边有水润为“活”,这被视为生命的象征。因此,酱酒的饮用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关于保护胃气和体液的主题相呼应。
这段话引用了历史上从古代帝王到西汉时期的事例,展示了酒在推动政治事务方面的作用。酒能够帮助建立国家、振兴国家,助力君主和统帅建立功勋和立业。酒也能够让政治家做出明智的决策,圣人也难以离开酒的影响……这足以说明酒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的体现。
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政治权谋的一种工具。酒的作用超越了简单的饮品,它在政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种将酒与政治相结合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的独特特征,同时也凸显了酒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深远影响。
07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也是酒文化的故乡。几千年来,诗歌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经》的305篇中,就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的诗歌流传至今约有1000首,其中大约有170首与饮酒有关。诗圣杜甫的现存诗词达1400首,其中与酒相关的约占300首之多。回顾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中关于酒的描写数不胜数。
七绝圣手王昌龄以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倾吐真心、千古留名。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将酒视为“佳人”、“情人”,夜晚无不畅饮。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最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常与建安七子一起,品酒作乐,酒兴高昂之际赋诗。羁縻北朝、生平充满沧桑的庾信,创作了14首饮酒诗,以酒寄情,充满了情感。北宋初年,范仲淹写下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名句。晏殊吟咏“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吟唱“归来中夜酒醺醺”,而在元佑时期,欧阳修挥毫写下“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的豪情壮志。此外还有苏轼、李清照、陆游、马致远等众多文人雅士,他们创作了数不清的妙笔佳作,其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浓郁的酒香和丰富的诗酒情怀。
诗与酒的结合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力量。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将人们的情感、思考和审美融入其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
能阅读至此,何不斟一杯玉壶台,细细领略中国白酒的顶级魅力?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茶叶、白酒、好物资讯
斟一杯玉壶台,品味中国白酒里的七种文化查看地址:https://www.dixiangxunyuan.com/bjwh/1215.html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