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市场上,这么多年茅台不仅稳居榜首,还大幅拉开与追赶者的差距。茅台身上“高端”和“稀缺”的价值标签,给其他企业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就有许多企业抱着“总不会人人都喝得起茅台吧”的想法投身到酱酒行业。
资本是酱酒产业崛起的强大推手,以产定销的供需特性,吸引了多路资本不断涌入。2018年,岩石股份>追着酱酒热的风口,进入了白酒市场,成立了贵酿酒业。
当时酱酒的确站在了风口上,但岩石股份的业绩却并未成功搭上酱酒热的顺风车,2019年至2020年业绩连续下滑。2021和2022这两年虽然营收同比回涨,但直到2022年的业绩都没能恢复到2018年的水平。
更加难堪的是,岩石股份如今焦头烂额,官司缠身。除了和贵州贵酒集团的商标纠纷以外,今年7月份,岩石股份被罚560万元,原因是过去五年间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半年报业绩亮眼,却带有“水分”
近期,A股上市酒企陆续披露半年报。从十多份半年报中,可以发现上半年酒企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在刚过去不久的8月份,岩石股份公布了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在白酒市场利好的大环境下,岩石股份同样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上涨的好成绩。
不过,细看之下就能发现,拉动岩石股份业绩的是节节高升的营销费用。上半年岩石股份的销售费用同比上升97.3%、管理费用同比上升67%、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17%。
岩石股份投入高达1.99亿元的宣传推广费,才换来8.4亿元的营收和5351万元的净利润。虽然人人都知道酱酒市场需要讲故事,但岩石股份所付出的成本未免过于“沉重”了。另一方面,岩石股份这几年的负债率居高不下,一路看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家出台新政策扶持中小酒企。在上半年里,岩石股份也领到了两笔合计1654.75万元的补贴费用。同时,这个补贴已经计入当期的净利润当中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笔补助,岩石股份上半年的净利润只比同期多了36.6万元而已。
所以,岩石股份半年报的业绩看似不俗,但实际上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另外,岩石股份采用的是团购模式经营销售,其主要的销售渠道不在线下经销门店也不在电商平台,而是依赖于社群营销。
一种方式是通过招聘大量的销售经理,然后拉群卖酒;另一种方式则是B2B,将酒卖给和自己有往来业务的公司。
在白酒消费市场上,酱酒类产品的确是作为商务宴请和送礼社交的主要选择。但岩石股份的酱酒产品知名度,恐怕远不及当年“匹凸匹”的公司名字来得高。这样一来,其酱酒产品的销路的确很难打开。
与众多喜气洋洋公布半年报的酒企不同,酒业协会公布的中期报告中,有超过半数的从业者认为今年上半年白酒行情遇冷,销售状况不理想。
一冷一热的态度,根源在于白酒行业属于“先款后货”的经营模式,所以白酒消费降温并不会及时反映到酒企的财务报告中。
或许是为了表明自身投身白酒市场的决心,岩石股份在2019年就将企业名称更改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
但直到2023年其证券简称依然没能改过来,在市面上,上海贵酒和岩石股份两个名字的同时使用让人混乱不已。
七次更名的“任性”公司,频繁切换主营业务
岩石股份的管理层,向来对于改名有着莫名的热情。从企业成立至今,岩石股份的名字已经换过了整整七轮,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是“匹凸匹”。
在更名的背后,是岩石股份在主营赛道的左摇右摆。在如今经营白酒实业之前,岩石股份曾经涉猎过房地产、建筑陶瓷、商品贸易、互联网金融和白酒销售。
在当初互联网金融风口爆发之际,风投基金集体出动,大肆加码P2P。与此同时,在2015年主业还是房地产的“多伦股份”直接更名为“匹凸匹”,称将聚焦P2P业务,并自誉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
但众所周知,P2P这股风也挺短暂的。随着后续政策监管的不断深入,跑路的、主动退场的企业不计其数。
匹凸匹就是主动退场的那个,2017年匹凸匹更名为岩石股份,称脱离P2P业务并回归主业。而在因为改名这一事,匹凸匹还被中国证监会处罚了。
原因是匹凸匹及实际控制人鲜言,在未经公司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启动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变更程序;鲜言在公司更名及经营范围变化的信息初步形成时,隐瞒相关信息。同时,在公司发布相关公告之后的多个交易日内,鲜言进一步通过虚假申报等多种手段,制造市场对公司转型普遍乐观、投资者积极买入匹凸匹股票的假象,进一步造成对投资者的误导。
中国证监会最终对鲜言操纵行为依法开出34.69亿元罚单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将其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公安机关,并对多名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
万万没想到只安分了两年时间,岩石股份再次更换赛道,并要改名为“上海贵酒”。更加让人无言以对的是,岩石股份这次改名同样不顺利,还惹上了官司。
这主要是因为洋河股份旗下品牌“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贵酒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这一场官司从2021年纠缠到2022年才告一段落,最终以岩石股份赔付10万元的结局收场。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贵州贵酒或许还会继续上诉。因为贵州贵酒经营了数十年之久,“贵酒”这一名头要让出去一半,似乎不太可能就此罢休。
这么“任性”的上市公司,挺罕见的。不过,投资者就无法跟着任性。作为一家已经上市整整三十年之久的老牌企业,岩石股份不仅在经营层面屡次踩上红线,多年来主营业务更是频频换道,这些行为都让外界无法对这家企业产生信赖感。
近期娱乐圈中最大的一个瓜,就是观众对《中国好声音》节目的集体抵制了。在广大网友们的努力下,就连赞助这个节目的广告商也未能幸免。
岩石股份用“上海贵酒”的名头,赞助了2023年的中国好声音,如今这档节目已被停播,岩石股份投入的广告费恐怕也打水漂了。
更麻烦的是,《中国好声音》背后的母公司星空华文,通过子公司持有岩石股份股票,还成为岩石股份的十大股东之一。
现在外界开始怀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而岩石股份对于这类质疑暂时没有作出回应。
虚幻的酱酒热,上海贵酒也只是贴牌酒
在市场恢复理智后,行业开始理智分析过去酱酒热度背后的底层逻辑。像岩石股份这样一头扎进酱酒市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都失败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股酱酒热是被资本一厢情愿推动的,由此引发虚幻的热闹和繁荣,消费市场对酱酒的实际需求根本没有那么高。
面对外界对岩石股份变身白酒企业有多少“诚意”的质疑,岩石股份的解释是,转型白酒企业并不是为了卖酒,而是想要成为白酒的“品牌管理公司”,用新消费的方式去经营白酒。
只是,依靠新消费的营销方式真能成功吗?答案恐怕未必。
白酒消费从某种角度来看,属于泛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以文化价值和精神享受为主导产生的“感性消费”。在白酒行业经过多年的洗牌和深度调整后,已经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变。
在这样的消费趋势下,各大酒企都在拼命强调其独有的产品内涵和文化感染力,特别是中高端酱酒产品。而这对于“半路出家”的岩石股份来说,完全就是短板了。
尤其当岩石股份的酱酒以贴牌生产为主导后,其产品更难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转型白酒行业这三年来,岩石股份财报中“研发投入”这一项,一直都是空白的。
于是,为了弥补产品力的不足,岩石股份只能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宣传推广。但再多的钱砸进去,岩石股份旗下产品价格倒挂的问题依旧严峻。
在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零售指导价为1899元一瓶的天青贵酿,与单瓶价格600元的天青贵酿,在同一个搜索页面上共存。有消费者怀疑这个价格的天青贵酿或许不是正品,卖家则说这款酒不出名,没人会造假。
就算岩石股份改名成为“上海贵酒”,产品的价格也不会因为带了个“贵”字就水涨船高。
结语
一方面是利润增长陷入停滞的窘境,另一方面是降不下来的销售费用支出。如今,酱酒热降温明显,岩石股份接下来的业绩增长或许不会太乐观。
不管岩石股份对白酒业务报有何种目的,盈利才是硬道理。如果目前的种种经营困境无法妥善解决,未来岩石股份或许又要再换道,从头再来了。
作者:潮起网「于见专栏」来源:快资讯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茶叶、白酒、好物资讯
进入白酒市场五年,岩石股份业绩难维持高增长查看地址:https://www.dixiangxunyuan.com/news/1154.html了解知识。